筆筒的由來
筆筒的由來
- 分類:新聞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9-09 11:40
- 訪問量:
筆筒是現在我們辦公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,形式多樣。古代筆筒基本上是一個盛放筆的圓柱形器皿,多為直口、直壁、類似口底,造型比較簡單,沒有大的變化。
古代,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。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文物都是用瓷器或竹木制成的,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。
不再提供筆架的確切年齡。但據文獻記載,三國時期就有筆筒。吳國陸機所寫的《毛詩草木鳥獸蟲魚》中的“鼠尾游子”一文說:
“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,或書簡筆筒中,七日而化?!?/span>
雖然文中沒有說明筆筒的材質,但推測放置桑蟲的地方是木空和竹簡。筆筒也應該用竹子和木頭做的。不過,當時提到的筆筒是否是今天的筆筒,還有待考量。
瓷筆筒應該是宋代制作的。故宮博物院陶瓷鑒定專家馮顯明先生在《中國古代陶瓷圖鑒》中說:
“筆筒,文房用具,插放毛筆之用,始見于宋,流行于清,器型似筒狀。宋代筆筒口徑較小,傳世不多”。
放在書桌上的筆架現在出現在明中后期,用來放置廢筆或用過的禿筆。筆筒有圓有方,材質多樣。但一開始,它們被做得相對細長,以便為不必要的使用做好準備。
筆筒的清晰記載始于明代。在實物方面,我們看到的筆筒大多是明清時期的產品,流傳下來的所謂宋筆筒是不準確的。因此,無論從實物還是文獻來看,筆筒都應該出現在明代中后期,而且很有可能是從竹制筆筒開始的,從此,筆筒成為了中國重要的置筆工具。
清代的筆筒中,瓷筆筒的生存率僅次于竹制筆筒。品種有青花、青花釉紅、釉紅、墨色、七彩、粉彩、斗彩、單色釉等。從造型上看,清初(康熙、順治)的一些筆筒還保留了明代筆筒略有上下傾斜的特點; 清中葉以后,筆筒多為直筒。
大多數筆架都是對風景開放的。山水人物圖案采用深雕、鏤空、嵌雕等工藝制作而成。人物配景,圖案精美,層次豐富,布局密實,強烈的立體效果。
筆筒從明末至清代盛行,成為古代文人墨客案頭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容工具。如今,精美的老式筆筒早已成為收藏市場的一道獨特風景。